律师提醒,退休返聘人员发生劳动纠纷,应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63岁的黄师傅退休后进入南京一家竹工艺制品公司工作。近日,在裁锯竹片时,他的右手腕被锯伤。事发后,公司通知黄师傅不用来上班了,而且没有任何经济补偿。黄师傅想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讨要经济补偿金,却被告知不在劳动法律适用范围内,无法申请劳动仲裁,只能向法院起诉。
据调查发现,近年,随着退休返聘人员大量增加,其劳动纠纷投诉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该群体被排除在劳动保障体系之外,这些老人在维权路上面临尴尬。
劳动仲裁走不通,打官司费钱费时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已经接到超过150件相关的投诉,比前两年同期大概增长30%.从投诉内容看,除了工伤赔偿纠纷外,退休返聘人员还常常遭遇到节假日加班无加班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本人劳动报酬却没有相应提高;突然被解聘却没有经济补偿等问题。
针对黄师傅的工伤投诉,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有关人士介绍,退休返聘人员不能上工伤保险。因为《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是“职工”,但退休后的老年人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自然不再是职工,也不受《工伤保险条例》保护。
江苏裕和律师事务所肖鹏律师介绍说,退休返聘人员发生的劳动纠纷,不适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而是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因此不能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应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据调查发现,让退休老人去打官司很难。以工伤事故为例,劳动仲裁一般60天内结案,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果打官司的话,简单的工伤事故,一般是3个月时间,如果是比较复杂的,至少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如果构成伤残,最低的伤残等级是十级,诉讼费在2000元左右。最重的是一级,诉讼费过万元。如果需要请律师,还需支付律师代理费。
退休返聘需求旺,协议不规范留隐患相关投诉激增,反映了近年退休返聘的市场需求日渐旺盛。调查发现,退休返聘人员在机械、化工、医疗等技术领域相当抢手。在不少公司尤其是民企中,都能见到有老专家“坐镇一方”。
“他们不需上岗培训,马上就能上手。”一家化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吴峰说,“而且他们能传艺带徒,帮企业培养新人。”
调查发现,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着协议不规范的隐患。张大夫今年69岁,目前被一家中医院返聘,每周只休息1天,从上午8点工作到下午5点半。虽然已被返聘多年,但张大夫并没有与医院签订相关协议。
权益诉求当重视,签好协议最重要江苏火健律师事务所火健律师认为,现行的劳动法律在退休返聘人员权益保护方面凸显空白,法律的不完善会使这部分群体在劳动纠纷中维权困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个领域很值得研究,亟需相关法律对这种劳务关系有所规范。就此问题,多位政府人士和专家学者均表示此前未有详细研究。这也印证了法律空白的存在。
肖鹏律师提醒退休返聘人员,目前没有相关法律对返聘人员的权益特别是应享受的待遇作出规定,因此,双方签订的劳务协议就是维护权益最好的凭证,协议须明确约定雇用期间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其他福利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