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福州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网,您可以  填写诉求 | 咨询帮忙 | 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新闻列表  >  新闻详细内容

    稳妥有序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0
    发布时间:2025-04-20 17:57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1234

    9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中央高度重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强调要稳妥有序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介绍,9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本决定包括正文和《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及4个附件,是一个整体,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本决定自202511日起施行,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两个暂行办法中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不再施行。

      对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任务,王晓萍介绍,一是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从20251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

      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203011日起,用10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王晓萍说。

      三是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王晓萍表示,职工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男职工60周岁及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也不超过3年。

    大家都很关注改革后自己的具体退休年龄,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已列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在中国政府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和公众号、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平台,同步推出了退休年龄查询小程序,各地12333咨询电话也将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王晓萍说。

      据了解,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还在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各类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制定了配套措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统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促进青年就业,规定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明确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

      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方面,李忠介绍,对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者,加强就业促进和权益保护,强化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开发;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此外,对于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龄失业人员、特殊工种劳动者和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等,也提出了相关权益保障要求和举措。

      在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表示,将做好职业健康监测工作,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根据大龄劳动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职业健康保护水平。同时,推动落实地方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切实保护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

      在完善养老服务方面,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将不断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安排,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构建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将符合条件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政府救助供养范围,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三是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依托社区积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在助餐、助医、社会参与、失能照护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


    申诉指南 | 法律说明 | 人才招聘 | 调解员频道 | 联系方式 | 单位荣誉 | 关于我们 

    福州市高新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工会、福州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工作委员会 联合主办  
    福州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 承办©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591-62330228       微信公众平台:ldzytj
    服务地址:福州市上街镇高新大道6号行政服务中心三层
    未经ldzytj.com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技术支持:议和网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19023355号-4